侨乡实践悟思想,青春筑梦思政行——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到我馆参观-新闻资讯-林绍良陈列馆

林绍良陈列馆

林绍良陈列馆

展馆动态

新闻资讯

侨乡实践悟思想,青春筑梦思政行——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到我馆参观

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,厚植家国情怀,4月18日,福建技术师范学院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走进福清侨乡博物馆林绍良陈列馆,开展题为“侨乡实践悟思想,青春筑梦思政行”社会实践活动,身临其境地感受华侨精神。 

1745461587100126.jpg


在场馆讲解员的带领下,学生们依次参观了馆内“亲、诚、惠、容”四个展厅,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、一件件珍贵的涉侨展品、一幕幕生动的影视资料,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林绍良先生从闽东贫寒子弟成长为东南亚“商界巨擘”的传奇人生,直观地感受到了华侨华人“爱国爱乡、敢拼会赢”的精神品格。

1745462026612630.jpg

1745462023152939.jpg

1745462028119460.jpg

1745462038147099.jpg


参观结束后,学生们一致认为华侨先贤“闯荡四海不忘根本、功成名就反哺家乡”的实践为新时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的范本。大家自发地书写本次参观陈列馆的思想感悟,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,更应该厚植文化自信,学习敢拼敢闯的华侨精神。

陈诗佳

走进林绍良陈列馆,这座以“落叶归根”为创意的建筑,承载着厚重的华侨历史。6782平方米的空间里,东盟各国华侨尤其是印尼著名华人企业家林绍良的故事徐徐展开。他们在异国他乡艰辛创业、成就非凡,却始终心系桑梓,用无私奉献诠释着对故土的眷恋。以“亲、诚、惠、容”为主线的展陈,让我深刻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中华侨们的奋斗历程。 

华侨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融的结晶。作为新时代思政学子,此次参观让我明白,我们不仅要成为华侨故事的讲述者,更要成为这份跨越山海的文化根脉与责任担当的传承者,让华侨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

符奕琪

1938年,为谋生计,林绍良远渡重洋奔赴印尼,从经营咖啡、丁香等小生意起步,凭借着智慧与坚韧,逐渐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。功成名就后,他始终心系祖国。改革开放后,林绍良率先回乡投资,积极投身祖国建设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。

在林绍良先生身上,我们看到了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,更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。这份精神,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基石,更是激励我们这一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、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宝贵财富。


邓博文

从肩挑货郎到商业巨擘,林绍良先生始终将根深扎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,用“三林”之名铭记血脉渊源。最触动我的是那面“公益墙”,从汶川地震捐款到乡村振兴项目,泛黄的证书上记录着他“取之社会、用之社会”的信念,这与陈列馆内简朴的办公桌椅形成震撼人心的对照。

作为数字时代的青年,我们常惊叹于互联网创业的狂飙突进,却在这些老物件前读懂了商业文明的真正底色:不是资本游戏的狂欢,而是脚踏实地的奋斗;不是财富的盲目累积,而是对故土的反哺守望。当看到到林绍良先生晚年坚持回国考察探亲,我忽然明白:所谓企业家精神,从来都是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,让商业成就绽放文明之光。


张怡婷

林绍良先生始终铭记并践行着“人都有根,这很重要”的价值观念,虽身处异国他乡,却时刻心系祖国与家乡。他积极响应祖国改革开放号召,回乡投资兴业,带动家乡经济腾飞;慷慨捐资教育、医疗等公益事业,助力家乡基础设施建设,如推动闽江调水工程,实现从个人成功到社会价值创造的升华,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当代内涵。

林绍良先生的事迹是生动的思政教材,让我对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。身为思政专业学生,我要以他为榜样,学好专业知识,将他的精神融入未来教学,讲好爱国故事,激发更多人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

梅曾涵

最令我震撼的是那组南洋场景的实物陈列,褪色的信笺上工整的楷书记录着海外游子对故土的牵挂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,让我真正理解了“华侨精神”的深刻内涵——那不仅是艰苦创业的奋斗史,更是一部永葆初心的爱国史诗。站在精心布置的展区前,我忽然意识到,思政课上的理论阐述在此刻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历史。

离开展馆时,夕阳为陈列馆镀上一层金边。我想,林绍良先生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,或许不是商业智慧,而是那种在时代洪流中既顺势而为又坚守底线的生存哲学。这种哲学,对正在思考人生道路的我们,具有超越时空的启示意义。


供稿:福建技术师范学院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施雨桐 

图片:洪宁